编者按:郡县治,天下安。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单元,县一级行政区域已成为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对于以县域为关键着力点,全面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县域经典案例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借鉴。
摘 要
江阴市,位于长江南岸、太湖之滨,以其深厚的工业底蕴和卓越的制造业成就,荣获“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称号。江阴拥有超两万家制造业企业,涵盖多领域,形成庞大企业群体,经济贡献显著。其制造业以优质企业和产品为基石,科技创新为动力,塑造了卓越品牌形象。特色产业集群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巩固了江阴制造业的领先地位。面对新时代要求,江阴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如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为未来发展注入新活力。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助力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江阴市制造业的卓越成就和广阔前景,不仅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中国制造业树立了典范。未来,江阴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江阴力量”,实至名归地彰显“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荣耀。
江阴锡澄运河公园
正 文
江阴市,这座位于长江南岸、太湖之滨的县级市,以其深厚的工业底蕴、庞大的企业群体、卓越的创新能力以及前瞻的发展战略,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荣获“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称号。江阴,坐拥61家上市公司,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经济总量、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两万多家制造业企业,成为点亮江阴县域经济的闪烁繁星,它们如毛细血管遍布,源源不断迸发新鲜活力,汇聚起江阴发展的强劲动能。
一、制造业规模与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江阴市的制造业规模之大、实力之强,是其荣获“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称号的首要因素。
(一)企业数量与规模
江阴市拥有超过两万家的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庞大的企业群体。在这些企业中,不乏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它们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引领着江阴制造业的发展。这些企业的存在,不仅为江阴市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和税收来源,更为其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贡献
江阴市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总量。其中,制造业作为江阴市的经济支柱,占据了重要地位。江阴的工业增加值长期领跑全国县级市,显示出其强大的制造业实力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制造业的繁荣,不仅推动了江阴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提升了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制造业质量与品牌:塑造卓越形象
江阴市制造业的卓越质量和品牌,是其赢得市场认可和国际声誉的关键。
(一)优质企业与产品
江阴市拥有多家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内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江阴还涌现出众多行业单打冠军产品和隐形冠军企业,它们以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赞誉。这些优质企业和产品的存在,不仅提升了江阴制造业的整体品牌形象,更为其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信任和青睐。
(二)科技创新
江阴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其视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科技创新,江阴制造业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科技创新还促进了江阴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降低了能耗和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三、制造业特色与优势:巩固领先地位
江阴市制造业的特色和优势,是其能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保障。
(一)产业集群
江阴市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如高端纺织服装、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等千亿级主导产业,以及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提升了江阴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更为其提供了丰富的产业链资源和协同效应。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使得江阴制造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二)绿色发展
江阴市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政府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鼓励企业降低能耗和排放。同时,江阴还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确保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不仅提升了江阴制造业的环保形象,更为其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和尊重。
四、制造业未来展望:开启新篇章
面对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江阴市正积极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未来发展布局新赛道、打造新优势。
(一)转型升级
江阴市深知传统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正积极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推动数智化转型、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江阴市致力于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数智化转型将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创新驱动将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将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二)新兴产业发展
江阴市正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江阴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将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节能环保将促进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降低能耗和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支持与引导
江阴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和引导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同时,政府还加强了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四)国际视野与合作
江阴市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更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江阴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通过参与国际展会、建立海外销售网络、收购海外企业等方式,江阴制造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江阴还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五、结语:实至名归的荣誉
江阴市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规模与实力、优质的企业与产品、独特的产业集群与优势以及积极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是实至名归的。江阴市制造业的卓越成就和未来发展前景,不仅为江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和标杆。未来,江阴市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江阴力量”。
发布:县域经济
编审:熊辉 王海珠
编辑:县域经济编辑
荐稿:毛雪峰